1959-1962年,中国经历了史无前例的连续三年粮食短缺问题,一般称为三年自然灾害”,或者”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关于其主要成因,1978年前一直完全归咎于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但近年来国内外又有人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认为这三年“风调雨顺”,根本没有自然灾害,“*”即决策错误是*的原因,认为大跃进运动以及牺牲农业去发展工业的政策,导致了全国性的粮食和副食品短缺危机。果真如此吗?我们先来看看1959-1962年究竟有没有发生自然灾害,用数据说话。
从国家气象局分析发布和出版的权威性资料文献,水利部统计归纳的资料,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汇编的《中国灾*告》来看,这三年确实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
从气象、水文、农业、民政和统计部门记录的原始资料文献看,1959-1961年确实发生了建国以来严重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以1952年以来的5年粮食产量来看,1959-1961年连续三年每年减产粮食达838万吨,平均减产幅度达15%,按当时口粮平均消耗水平,大约短缺了2800万人口口粮。这个减产幅度,是高于50年来同等受灾率条件下的减产幅度的。由此可见1959-1961年确实出现了连续三年的严重的自然灾害,确实造成粮食大面积减产。
随后的62、63两年自然灾害依然严重,小编出生在苏北地区,在父辈们的记忆中,63年才是史上最严重的灾害年,那一年种什么都没有收成,*能下肚的东西都被吃完了,连树皮草根都被吃完了,很多人无法忍受饥饿,纷纷爬上运煤的火车闯关东,在小编的记忆中,80年代村里很多当年逃荒到东北的人纷纷回到家乡。
那些说当年“风调雨顺”的公知们纯粹是信口雌黄,目的不过是想抹黑政府,攻击当时的政策。那么究竟有没有*呢?高层的决策是否有失误呢?是否真的是“三分天灾,七分*”?小编认为,决策失误肯定是有的,所谓的政策失误,无非就是前文提到的大跃进和牺牲农业发展工业。那么当时中央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政策呢?小编今天就从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挖一挖,而这就不得不在中苏关系的花园里挖呀挖了。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废除*政府与苏联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949年12月6日毛主席访苏,名义上是为斯大林祝寿,实际上是进行中苏关系谈判,重新签订一份中苏友好条约。经过漫长的谈判,于1950年2月14日重新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除了外蒙已事实*无法回归外,中方涉及*的的基本诉求得到了满足。即1952年收回中长铁路的全部权益,苏联承诺在远东连续三年无战事的情况下从旅顺大连撤军。1956年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3年后,苏联履行承诺完成撤军,苏联虽然从旅顺大连撤军了。
为什么要提这段历史呢?这与中苏关系破裂有直接关系,而中苏关系的破裂与三年经济困难同样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苏联的国土处于高纬度地区,缺乏天然不冻港,虽然心不甘情不愿地从旅顺大连撤出了全部军队,但他们对中国的天然良港贼心不死。1958年苏联提出了在中国修建长波电台和建立联合舰队等严重侵犯中国*的主张,遭到毛主席的严辞拒绝。这成为中苏关系破裂的导火索,苏联中止对中国的*援建项目,并要求中国偿还外债。
中苏关系破裂
要知道当时的中国已经“全盘苏化”,军事,经济,教育,体育,甚至政府机构设置都采取苏联体制,尤其是当时苏联正在援建的科技和工业项目停工,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撤走了援华苏联专家1390名,撕毁了中苏两国政府签订的12个协定和两国科学院签订的1个议定书以及343个专家合同和合同补充书,废除了257个科学技术合作项目,这使当时的中国工业化进程几乎停顿,大量基本建设项目停滞,国民经济发展严重失衡,造成1961中国经济增长为-31.0% ,1962 为-10.1%。
三年疫情我国经济只是增速放缓,很多人都感觉到日子比较难过了,经济负增长31%会是什么样的状况?大家可以自己想象。还有比这更严重的是,由于中国的工业化是建立在苏联援助基础上的,苏联停止援建,撤回专家,并且要求中国自1960年起分5年还清全部债务,而此时中国又遭到苏联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封锁,中国此时所面临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联合国军大兵压境,甚至万里长征的困难,都无法与之相比。毕竟那时我们有一支作风顽强、能征善战的部队,毕竟那时我们有苏联的大量支援。此时,面对突然停工的工业和科技项目,我们缺少技术人员,缺少设备,缺少工业元器件和原料,孤立无援,我们要偿还苏联的巨额外债,我们还要养活5亿同胞,人民共和国面临的是一场巨大的灾难,这个世界上从未有过的巨大灾难。
关于大跃进。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中国人民和中国*不会被击倒,此时中国人民最需要的是信心,是战胜困难的强大信念,而 “大跃进”的发展战略就是为了给全国人民足够的信心,毛主席所提出的“赶英超美”既是目标也是信念,关键是我们还实现了。所谓的“赶英超美”就是毛主席在1957年先后提出的,钢铁产量15年内超过英国和工业产值50年内超过美国,这两个目标我们都如期实现了,我们能说“大跃进”是不切实际的冒进吗?
当然大跃进实施过程中全国各地确实出现了很多违反发展规律和违背客观事实的事件,确实给国家建设带来了一定的灾难,但是在那个最困难的时期中国需要坚定的信念,需要积蓄足够的精神力量。今天指责大跃进的人们,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那样的苦难,如果让这些人去面对那种局面,*的结果是他们被困难所*击倒,如同世界上其它国家一样,中国将长期陷入发展陷阱,无法自拔,甚至出现国家崩溃的结果。
关于牺牲农业发展工业。建国初期,由于农民获得了土地,生产积极性高涨,农业生产迅速得到了恢复,中国人的口粮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中国急需从一个农业国向工业国过度。当时中国从全国各地的抽调了近两千万农村青年进城参加工业建设,这是在苏联停止工业援建项目之前,也是在三年自然灾害之前,并没有对农业生产造成任何影响。苏联停止工业援建,使我们整个工业体系陷入困境,我们*调剂全社会的资源来拯救这些“半拉子”的工业项目,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办法吗?难道要把那些受苏联停止援建影响的项目全部关停吗?如果这样做,那将是更大的灾难。
客观地说,虽然国家调集了大量资源投入工业生产,但是对农业的影响是非常小的。当时的农业最需要的是劳动力,由于大量工业项目陷入困境,之前进城参加工业建设的青年大力返乡,同时还有大量的城市知青下乡参加农业生产,应该说这三年困难时期,农村的劳动力大量增加了,因此粮食减产主要是自然灾害所致,而非政策所致。
通过以上分析,1959-1962年连续三年的经济困难时期,主要是连续三年自然灾害造成农业减产,出现了2800万人的口粮的短缺,同时大量的储备粮和农产品被拿去偿还苏联外债,加剧了饥荒的程度。苏联停止工业项目的援建,导致工业生产短时间出现停工停产,国民经济出现严重衰退,这直接叠加并扩大了“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如果说三年困难时期是天灾加*造成的,那么*方面主要来自于建国初期对苏联的严重依赖,但是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之下,除了苏联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吗?虽然中苏关系破裂更我们造成了剧烈的阵痛,客观上苏联也为我们工业化进程和工业体系的建立,特别是军工体系的建立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1959-1962年出现的连续三年的经济困难,并非出现大面积粮食短缺那么简单,粮食短缺只是普通老百姓能看到和感受到的表面现象,工业停滞、经济衰退的更深层次的经济危机已经直接影响到了共和国的生死存亡,中央对国民经济采取的一系列的救助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公知们既不会*关心人民的疾苦,也不会关心国家的生死存亡,更拿不出更*的应对措施,他们对那一特殊时期的抹黑完全是出于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这类公知的危害性极大,我们决不能听之任之,应该予以坚决的反击。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年费会员只需5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65795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