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的《变形记》:人性的崩坏与孤独的边缘

《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最知名的一部短篇小说之一,同时也是带给世界读者印象最深的一部作品。提到这部小说的内容,我们的脑海里总会浮现那一只笨拙而又无奈的甲壳虫的形象。

作为西方现代派小说的奠基之作,《变形记》对二战后欧洲兴起的“荒诞派戏剧”,法国的“新小说”,以及美国的“黑色幽默”都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后世这些类型的小说,都深受卡夫卡的影响,受益颇深。

英国作家·W.H.奥登曾说,“就作家与其所处的时代的关系而论,当代能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人是卡夫卡。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惑就是现代人的困惑。“

 

卡夫卡的《变形记》:人性的崩坏与孤独的边缘
 

卡夫卡是一个悲观主义的作家。恐惧、孤独和死亡笼罩着他小说的每一个角落。从他的小说里,可以感受到他一遍遍的对死亡和孤独的咀嚼。他曾经讲过一句令人咋舌的话,“我的本质是:恐惧”。他成天都战战兢兢 ,在“随 处有失足之虞的地球上害怕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 步” ,他感觉到“双脚同时悬于空中”。他的脚下没有坚实的大地 ,他的前面没有道路 ,而“*的道 路在一根绳索上 ,它不是绷紧在高处 ,而是贴近地面 的。它与其说供人行走毋宁说用来绊人的”。于是 ,他认为他周围的世界是寒冷的。为了与令人刺 骨的寒冷的世界相抗衡 ,他宁愿躲进个人的世界中 , 宁愿同*的人都隔绝。他宣称 :“我将不顾一切地 与*人隔绝 ,与*人敌对 ,不同任何人讲话。 ”这样 ,他就只有躲进小蜗居中 ,记下他恐惧的情绪 , 录下他孤独的情感。

 

卡夫卡的《变形记》:人性的崩坏与孤独的边缘
 

《变形记》共分成三部分:*部分,推销员格里高尔某天早上醒来后变成了甲虫,这一变故对其本人和家庭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格里高尔彷徨惊慌,忧郁无助。而此时并未得到帮助的他被激怒的父亲大怒赶回自己的卧室;*部分,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在生活习惯上已然成为甲虫,但是仍然具有人类的意识。虽已失业的他,仍旧关心父亲的债务问题,怎么样送妹妹去音乐学院,关心家里的各种琐事。数日之后,全家人都将格里高尔视为累赘。父亲、母亲、妹妹对他以往的态度转变成了厌恶,嫌弃;第三部分,为了能够继续生存,除了格里高尔全家人只能打工挣钱,对变为甲虫的格里高尔忍无可忍。妹妹提出将自己的亲哥哥赶出家门。格里高尔在亲情冷漠的情况下饥寒交迫,并且患病在身,但仍心系家人,然后他的头就不由自主地垂倒在地板上,鼻孔呼出了最后一丝气息,带着满腹的担忧和内疚看着家庭的不幸,而更不幸的是他终遭社会和家庭的唾弃,在无声无息中死去。

 

卡夫卡的《变形记》:人性的崩坏与孤独的边缘
 

世界让人捉摸不透,社会令人心神不安,心灵在痛苦中挣扎,肉体在黑暗中度日,最荒诞的是人们只知道蜷缩在当下黑暗和痛苦中,却无人关心黑暗从何而来,痛苦由何而生,如何迎来光明,何以获得重生?

 

卡夫卡的《变形记》:人性的崩坏与孤独的边缘
 

爱情,不能抛弃肉体*存在,没有精神层次的爱是短暂的,没有身体之间的爱是虚浮的。但是,亲情呢?

(格里高尔变成了甲虫,他的*个意识是想方设法赶班车上班——害怕被解雇。格里高尔是全家的支柱,因为有他每日的辛劳,家人得以住进大房子,父亲得以逐渐偿还所欠下的外债,并且每日都悠然自得的喝茶看报;母亲得以雇来佣人做家务,有时还会去参加舞会;妹妹得以买各种首饰,并且格里高尔还打算多加班挣钱明年送她到音乐学院学习。如今,一切宁静、一切舒适、一切满足……恐怖地宣告结束了。)

世间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谁都无法预知未来是否存在着变故,而每一次的变故都让我们更加的洞悉人心:人心的扭曲变形要比身体的变形更加的野蛮、恐怖。

(因为格力高尔的突变,一家人都沉浸在悲痛之中。父亲很伤心,因为逼债的人会上门;母亲很难过,因为自己即使身体虚弱也要开始做起家务;妹妹内心也无比痛苦,不仅仅是音乐学院的梦想,还有自己再也不能有早晨的自然醒了。他们表现出来的一切,不是因为失去了亲人,而是再也不能像往常一样悠闲的生活。)

 

卡夫卡的《变形记》:人性的崩坏与孤独的边缘
 

世间一切的冷酷、残暴,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人的身上。只要人性中存在恶,社会中就会存在冷漠。社会的冷漠,其实就是人的冷漠,而人的冷漠也必然对家庭存在冷漠。

(上帝要求穷人所做的一切,他们也开始*限度的去做。父亲开始成为银行职员的送餐工,母亲开始做完家务之余接些手工针线活,妹妹开始变卖首饰后成了一个东奔西跑的售货员。他们很悲伤,因为不愿意与“穷人*”为伍。)

生活是痛苦的,我们都无比渴望摆脱沉重的生活,让人生的一切都*无虑、潇洒自如。我们的一生就是这样:不由自主的出生,然后满怀希望的活着,最后又无可奈何的死去。如果说活着有悲伤、有欢乐,那么死亡是痛苦、也是解脱。

(他们开始厌恶起格里高尔,因为他再也不能再给家人创造经济利益,并且成了家庭的负担,格里高尔随后面对的便是冷遇、饥饿、*。几个月后,格里高尔终于死了,他就那样悄无声息地死去了。一副被饿的干瘪的尸体还被当作是“装委屈”,被佣人拿扫帚不断挑逗。)

 

卡夫卡的《变形记》:人性的崩坏与孤独的边缘
 

耶稣说:爱他人,就是爱上帝。上帝赐予我们食物,因为在上帝面前*生命都是平等相待。你如果不爱那看得见的亲人,你怎能爱那看不见的上帝呢?不是口中喊着上帝的人可以到达天国,而是践行上帝意志旨意的人——生而为人,务必善良。”

(格里高尔的父亲知道死讯后的*句话是:“现在我们可以感谢上帝了。”随即便用手比划了一个十字,格里高尔的母亲、妹妹,以及女佣也学父亲那样比划十字。)

宗教的意义不是让我们如何享乐生活,而是怎样感化人心;祈祷的目的不是自我救赎罪恶,而是为他人虔诚的祝福。“请原谅那些伤害过你的人吧,这样上帝也会饶恕你所犯下的罪恶,你不宽容别人的过失,那么天父(耶和华)也不会饶恕你的罪恶”——《圣经·新约·马太福音》。

(他的家人让肉铺伙计把格里高尔装进大筐“清理出去”时,父亲、母亲和妹妹都松了一口气,他的父母和妹妹不想再多看他一眼。尽管可能也默默地哭了一场,但终于可以相互挽着胳膊带着忧伤的笑容走出门去,在这三月的美好天气里进行一次郊游。)

 

卡夫卡的《变形记》:人性的崩坏与孤独的边缘
 

萨特说:“在人的一生里,我们是活在他人的眼中,又是被他人界定的,别人的凝视揭露了我们的丑陋或耻辱,但我们可以骗自己,以为他人没有看出我们真实的样子。”

孤独在卡夫卡胸中越积越多 ,越垒越高 ,到了一 定限度时 ,他就让其“涅”。这就是对死亡的追求。 既有生 ,就有死。“死亡恐惧”与生俱来 ,绵绵不绝 , 关键看你怎样面对死亡,持怎样的死亡观。卡夫卡的死亡观非常独特 ,他认为 :在灵魂上死亡了的作家 ,已不再是作家,作为普通人 ,他还活着。而对卡夫卡而言,倘若作为普通人活着 ,那就意味着死亡;倘若不能写作 ,不能在自己的内心和灵魂中活着 ,那同样意味着死亡,“按照卡夫卡的观点,人的存在和生命的意义 ,并不在于维持肉体的生存 ,而在于精 神寻找到自己的家园和归宿”。只要能找到归宿 , “躺在床上死去我会感到心满意足的。 ”他是多么渴望着呵 ! 他的许多作品就是让主人公在死亡中寻 找慰藉的。这不正是他那渴望的投射么 ?

 

卡夫卡的《变形记》:人性的崩坏与孤独的边缘
 

恐惧—孤独—死亡。这是卡夫卡创作的心路历程。恐惧与孤独是卡夫卡心中互相联系的两个 方面 ,成了他情感体验中不可剥离的东西。恐惧催化孤独 ,而孤独又加重了他的恐惧 ,死亡是最后的 “涅”。正是由于他独特的心理体验而吐出的那些字字珠玑 ,字字滴血的文字 ,使得他永放异彩。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年费会员只需5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65795539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